金矿氰化浸出试验
一、常规氰化浸出
采用常规氰化对该矿样进行浸出,其条件为:NaCN质量分数0.05%,液固比3∶1,浸出液pH>10,浸出时间48h。在常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Au,Ag的氰化浸出率较低,分别为79.73%和49.27%。其主要原因是矿样中的铁、铜、铅较高,而Au,Ag的粒度较小,以微粒、超微粒状态被铁的氢氧化物和铅的次生矿物所包裹,且金的表面形成的氢氧化铁钝化膜,影响金、银的氰化浸出。
二、加助浸剂氰化浸出
采用“提高金精矿氰化浸出工艺中金、银浸出率的技术方法”对该矿样进行氰化浸出试验。该法是在氰化浸出液中加入一种助浸剂SD,可有效地提高金、银的氰化浸出率。
试验工艺条件:NaCN质量分数0.04%,浸出液pH>10,液固比3∶1,浸出时间48h。
三、磨矿细度的影响
采用二种磨矿细度-200目90%、-325目90%,按上述工艺条件进行氰化浸出试验。试验结果表明,提高矿样的磨矿细度对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无大影响,浸出率分别为79.50%和79.80%。
金矿单一浮选试验
1、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,金的主要载体为黄铁矿和毒砂,其主要分布于细粒级中;自然金主要分布在<0.05mm细粒级的粘土矿物中。
2、该种矿物粒度偏细,易于采用浮选的方法处理。
3、选矿试验流程为一次粗选、四次扫选、二次精选浮选流程,闭路试验结果表明,金精矿品位大于170g/t,金精矿产率3.00%,金回收率大于93.00%。
金矿单一重选试验
矿石性质
金属矿物以磁铁矿,自然金为主。非金属以石英,长石,绢云母绿泥石为主。
经实验室XCGS-50型戴维斯分析管的选别,在磁场强度1200奥斯特时,可选出TFe为64.38%,产率为6.20%的铁精矿。即100吨原砂矿可产出6.20吨的铁精矿。
同时因为浮选尾矿金含量仅为0.29g/t,所以保证了铁精矿不会夹带金。
推荐选矿工艺流程
为了回收金,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,建议先筛分,筛上入球磨粗磨后与筛下物一起经过混汞,尽量先回收部分单体金,不易被混汞的再经过浮选富集产出金精矿。浮选的尾矿在去磁选,选出合格不含金的铁精矿。
结论
经过重选,浮选和磁选一系列的小型试验,选择是预先分级,粗的筛上物去球磨机再粗磨,然后筛上筛下物一同去先混汞,再去搅拌槽,再去浮选,这样可实现早收颗粒单体金,浮选的尾矿含金会更低在原矿金22.58g/t的情况下,金回收率可达99%以上。浮选尾矿含金可降至0.20g/t左右。这样再去磁选选出的铁精矿含金微量,铁精矿品位可达64.38%%以上。总起来说,该矿易选且回收率高,有害杂质微量。可以出合质金,金精矿,铁精矿。综和利用价值很高,提前出一部分成品金可加快资金的周转。
含碳金矿选矿试验
水溶液氯化法是碳质微细粒难处理金矿较有效的提金方法,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。
(一)次氯酸钠溶液可有效浸出碳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,在有效氯浓度不低于3%时,一次浸取率可达80%,浸渣再磨后二次浸出率可达85%以上。该方法与氰化法比较,具有浸取速度快、不需要预处理、成本低和工艺简单等优点。
(二)影响金的浸出速率和浸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次氯酸盐的初始浓度。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,浸金速率几乎呈线性上升。温度对浸取过程的影响不大,可采用常温浸出,但温度高于50℃时,金的浸取率反而下降。溶液pH和氯化物初始浓度基本上对浸取没有影响。
(三)浸金用的次氯酸钠溶液可用氯化钠溶液的隔膜电解法生成或再生。
总页数:1 页 第 1页